为什么「丧文化」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?
最近关于“为什么「丧文化」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?” 的问题讨论得比较多,说到“丧文化”必然会说到“佛系”。"丧文化"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、绝望、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、文字或图画,表达了青年对于现实再如何努力也难以打破阶级固化的绝望感。“佛系”的大概意思是:有也行,没有也行,不争不抢,顺其自然,表达了青年一种与世无争的姿态。因此,“丧文化” 可以说是“佛系文化” 的进阶版。
丧的根源在于:人们看不到奋斗的希望,即便你如何努力,似乎都打不破固化阶级的天花板。
1.
话说喔为什么离职上个工作,工作成就感的缺失是一方面,其他因素就是因为即便喔做到公司总监(正总监,个位数),年薪百万,喔也不会有什么幸福感。
你可以想象一周工作时间(1.8*8+1)*5=77h吗?
换算成一周七天,即每天工作77/7=11h;请注意是每天,一周无休的情况下每天要在公司待11小时。
公司的高层基本上每天工作11小时,记住这还不包括上下班通勤时间!加上通勤时间,基本上就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了,尤其是没时间陪伴孩子,家对于上班族来说可能只是晚上睡觉的旅馆。
996不是什么福报,是新时代的“奴役”。
我还没算晋升到公司高层、年薪百万的难度!
2.
我就假设顺利升到公司高层,然后年薪百万,也暂且忽视掉每日工作时长。年薪百万,除去个人所得税,大概可获得70万左右吧。
然后,我要在上海买房子啊,我公司高层不可能住郊区吧,那样上下班通勤更长,时间成本高昂,但也别想住什么内环了,我就住个中环吧,结果上海中环房价均价66681元,取整6.6万,也不想买多大房子就100平米吧,那就是660万了。
如果分30年7成等额本息,而且按基准利率4.9计算,结果需要利息420万,总共要花费1080万。
假设混到高层都40了,唉,到了70岁还在还房贷。
如果分20年7成等额本息,而且按基准利率4.9计算,那么需要利息263万,总额923万,假设混到高层都40了,正好在退休时候还完房贷。
想象一下每天工作时间不少于11小时,基本上没有陪伴家人的时间,到时候你估计会问自己:你一生都有什么成绩?一间房子罢了。家人形如陌生人!
关键的关键,这还算职业生涯超级顺利发展!绝大部分的人是没有如此顺风顺水的职业生涯的,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,大部分的人每隔10年就会经历一次失业风险。即便没有失业风险,能达到年薪百万的也是极少数的。
上海年收入100多万,以工薪阶层为例,一般是:
外资龙头企业的总监级别(Director 财务总监、销售总监之类);
外资中型企业、民营龙头企业的副总经理级别(VP);
外资银行的资深副总裁级别(Department Head),中资银行的支行长级别;
一般的基金经理级别;
BAT的科学家(类似阿里P8级以上)级别;
一线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、小合伙人(小Partner)级别;
这些人的平均工作年限一般在12-20年,科学家可以例外。
丧的很大原因在于一座大山——高房价,尤其是15~17年的那一波大涨,很多城市房价翻番,远高于薪水涨幅,让人们很绝望。高房价遏制了家庭的消费,本来想换车,结果考虑到孩子学区房可能就不会考虑换车了,等等。
以上海为例:2014年上海平均月工资为5036元,2018年上海平均月工资为7832元,涨幅为55.5%;而上海房价涨幅分别为内环内78.5%、内中环73.2%、中外环77.2%、外郊环84.0%和郊环外93.4%。总而言之,房价涨幅远高于工资涨幅。而且房价涨1倍对于房贷家庭来说加上贷款利息基本上涨幅远高于1倍。比如:原价100万的房子,咬咬牙就搞定了,可能都不用贷款;房价涨一倍就是200万,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一次性200万和100万完全不是一回事,首付就60万了,但是加上30年分期贷款利息127.5万,总共支付327.5万,相较于100万房子,实际支付涨幅为原来的2.27倍。
3.
以上假设我都是在从优假设,真实的世界比这残酷的多。
当你给自己的人生这场游戏的难度加到最高,发现最后即便通关了,和那些选择简单模式最后收获的幸福度差不多的时候,你就会选择丧了。
我一直坚信一个观点:个人的问题归个人,群体的问题归社会,社会的问题归管理者。
所以,我想问的是: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沦落到“丧”的?
最后:别问人们为什么丧?要不是Qiong,谁特么会选择“丧”啊!
“学区房”的前世今生 及 未来 站在2019年看——中国房地产最后的五年 【中国房地产的过去、现在及将来--第二篇】房价的两次飞跃 【中国房地产的过去、现在及将来--第四篇】大国竞争之沙盘推演! 【房产税01】别妄想了,房产税定会快马加鞭落地!